液壓油起泡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
更新更新時間:2012-11-20 點擊次數:10639次偶有聽到一些使用液壓油客戶在谘詢,為什麽他們的液壓油在定期過濾淨化了雜質和水分、氣體以後,油中含水量並未超標時,液壓油中仍然會有大量泡沫產生呢?有什麽辦法可以消除這樣的現象,因為液壓油起泡嚴重影響了液壓油的使用性能。
據技術人員分析,以上現象首要考慮液壓油中的化學添加劑成分已經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磨損掉,需要及時對其補充一定的化學添加劑,才能消除此現象。
妖精视频官方整理了一些關於影響液壓油起泡性的原因和解決方法,供各位客戶們參考:
泡沫形成的原因
一方麵是液壓油在循環使用中機械攪拌作用,另一方麵是溶解於油中的空氣在壓力下降時釋出。在常壓下,礦物油中所能溶解的空氣量約占其體積的8%-11%,空氣在潤滑油中的溶解量隨壓力增高而增大,其規律一般按下式表示:
Ⅴg=ⅤoР
式中:Ⅴg——溶解在油中的空氣容積(在大氣壓力和0℃時);
Ⅴo——油的容積;
P——空氣壓力。
當降壓時,多餘的空氣以氣泡的形式從油中分離出來,使其達到新的平衡。特別是當油量過多,或在高壓下的油急劇降壓時,起泡情況更為嚴重。此外,在設備啟動期間,運轉溫度較低,泡沫不易破裂。潤滑油中存在某些極性化合物時,生成的泡沫穩定。
氣泡分離的快慢稱為空氣釋放性(簡稱放氣性),如果油品放氣性差,空氣從油中分離出來就慢,在油中滯留時間長。空氣在油中滯留,大大提高了油品的可壓縮性,使傳動反應遲緩,降低了液壓係統的準確性,導致控製係統失靈;在高壓下被壓縮,在低壓下又會突然膨脹,引起機械的強烈振動和噪聲加大;降低了油品的密度,增大了油品的粘度,造成液壓係統驅動不良,在0℃以下,使得液壓裝置的啟動性能變差;加快了油品氧化的速度,導致生成沉澱,加速機械係統零件的腐蝕和磨損,同時油品本身的使用壽命也將縮短;降低了設備的效率。為了避免以上不良現象,對於液壓油不僅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泡性,而且還要求具有良好的空氣釋放性。
降低油品起泡性的方法
一般是在油品中加入抗泡沫添加劑。目前,廣泛應用的抗泡沫劑是二甲基矽油。
在液壓油中加入抗泡沫劑的作用,並不能預防潤滑油的生泡傾向,而隻能降低泡沫吸附膜的穩定性,縮短泡沫存在的時間。矽油的表麵張力很小,由於表麵能量的降低,矽油分子聚集在油與空氣的交界麵上,這樣很容易使氣泡膜破裂,所以,矽油的消泡效果好,同時,用量很少、揮發性低、抗氧化性與抗高溫性好。但矽油不溶於潤滑油,矽油、潤滑油的乳狀液是一種不穩定體係,很易分層而失去消泡作用。矽油的消泡效果及其持久性,決定於它在潤滑油中分散程度的大小。一般說,矽油粒子小於100µm才顯示消泡作用,幾個微米較穩定。為了提高矽油的分散穩定性,可將矽油配製成溶液,在高速攪拌下(3000-6000r/min)滴加於潤滑油中,也可用膠體磨處理等方法,使矽油粒度達1-3µm,甚至0.5µm以下。
矽油對於提高油品的抗泡性雖然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它同時又使油品的空氣釋放性能嚴重變差。
影響液壓油空氣釋放性(放氣性)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麵:
(1)基礎油的粘度和精製深度
基礎油的空氣釋放性是隨著其粘度的增高而變差的,粘度越大,放氣值越大;在相同粘度情況下,精製深度淺的油,比精製深度深的油放氣值大。因此,對液壓油的基礎油要求精製深度要深。
(2)添加劑
迄今為止,還未發現任何一種添加劑的應用改善了放氣性,不過,它們的影響程度有區別。抗氧劑對油品的放氣性沒有影響,矽油及某些降凝劑對放氣性影響較大,特別是矽油,甚至零點幾個ppm的含量,就會極大影響放氣性。
(3)汙染
油中加入的酸性防鏽劑T746,若被強堿物質汙染,由於相互作用,生成大量不溶性皂,這些皂類物質增強了氣泡的穩定性,使油品的放氣性變差。
改善油品放氣性的方法:
(1)提高基礎油的精製深度。芳烴、氮及硫化合物等組分均影響油品的放氣性,提高基礎油精製深度,就會比較多地除去影響放氣性的組分,改善其放氣性。
(2)減少汙染。對於可能與堿接觸的油品,可考慮不用酸性防鏽劑,而用中性或堿性防鏽劑。
(3)如果使用矽油抗泡劑,加入量盡量少。
(4)使用非矽抗泡劑。非矽抗泡劑對油品放氣性的不利影響比矽油抗泡劑小。
聚丙烯酸酯型非矽抗泡劑T911和T912。兩者技術性能比較如下:
T911的分子量小,在重質油中抗泡性好,在輕質油中差,因此,T911不適合於用作輕質抗泡劑。
T912的分子量大,在輕質潤滑油和重質潤滑油中均有較好的抗泡性,但在重質油中分散性不如T911好,因此,T912zui適用於輕質潤滑油。
在以輕質油料為基礎油的油品中,油品的抗泡性能在一定範圍內是隨著T912用量的提高而增加。其中在低溫區域時,抗泡效果隨著抗泡劑用量的提高有顯著的增加,而在高溫區域這種效果就減弱了。
T912在油品中的消泡持久性也與其用量有關。當用量較大時,在靜置貯存試驗中,消泡持久性好;用量較低時,前24℃消泡性變差,但在一定的溫度下重新攪拌後,其抗泡性能又恢複到調油初期的良好水平。國外進口的非矽抗泡劑Lz889B等也有類似性質。
T912與T911一樣,與大多數添加劑均有良好的配伍性,但與T601(聚乙烯基正丁基醚)、T705(二壬基萘磺酸鋇)、T109(烷基水楊酸鈣)三種添加劑複合使用時抗泡性差。美國同類非矽抗泡劑Lz889、Lz889A、Lz889B均存在同樣問題。因此,在使用T912和T911時,應當避免與T601、T705、T109複合使用,否則,油品的抗泡性差。
非抗泡劑T912及矽油抗泡劑,都是隨著用量的增加,對油品放氣值的不利影響也增加,不同的是,T912的影響是逐步增加的,變化比較平緩。而矽油抗泡劑對放氣性的不利影響,不但在程度上比非矽抗泡劑大,而且,油料對矽油抗泡劑特別敏感,即使很小的用量,對油料放氣性的惡化也相當明顯。